烈日炎炎,热情不减。7月25日至31日,河池学院“思想领航·同心筑梦”实践团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民族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由带队老师谢秋慧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梁椿梅、容银、梁小露、蒋美兰、韦覃玺6人组成,本次实践活动以理论宣讲为抓手,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坝,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宣讲进基层,理论声声入民心
“来,小朋友们看这里,老师屏幕上的是什么呀?石榴,答对啦!”实践团在村子的活动楼开展民族团结小课堂,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向村中的小朋友们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祖国花朵的心中。

拉家常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实践团通过走村入户,和村民们进行防诈反诈宣传。在一声声“阿叔”“阿姐”的呼唤中,和村民拉近距离,用拉家常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普及防诈知识,提高村民的反诈意识,守护好村民的“钱袋子”。

千年仫佬,“三尖”罗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不仅有优美的山水风景,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团在入户宣讲的过程中和村民共话仫佬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仫佬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田野查实情,脚步丈量振兴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吴茱萸是民族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当地被称为“zhá là”。实践团走访了大风岭中药材示范区,在覃凤琼支书的介绍下,了解吴茱萸种植转型的经验,探究农业致富的密码。
实践团和民族村村委开展座谈会,了解党建工作、社区治理和基层建设等方面的有关情况。还参与了村民大会,在村干部和村民们通俗的发言声中,记录党建统领下清洁工程、邻里和谐共建等机制体制的创新。

实践显力量,青春答卷写乡野
实践团开展“暖心课堂”辅导送教活动。“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呀?老师,这个我不会。”在小朋友们一声声的呼唤下,实践团的成员们调动所学知识,为小朋友们辅导功课,完成知识的传递。

扎根基层才能更好了地解实际,实践团成员秉持着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思想,在驻村宣讲的同时,帮村民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多干点,那他们就能少干点。”借住在一对爷爷奶奶家的团队成员这样说道。尽管天气炎热,但是依旧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在每次农活结束后,大家都充满了成就感,村民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河院学子在中国大地上了解国情民情,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以知行合一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在行动中体现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