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大力推动学院转型发展,注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校地合作,探索和形成了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地方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探索实施学业发展和教师技能同步提升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红色文化育人
学院高度重视红色育人,把红色育人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思想引领、文化氛围、社会实践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组建红色文化进课堂教学团队,组织师生开展地域红色文化调研,开展“与信仰对话,与时代同行”优秀成果评选。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学生自学”的专题式教学,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注重实践锻造,发挥红色育人功能,建设有东兰韦拔群纪念馆、河池革命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利用实践基地资源开展理论宣讲、朗诵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学校领导参观东兰壮乡英雄文化园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主题教育研习活动

开展“红色基因体验行 ”专题研学活动

在红色教育基地讲授“行走的思政课”

党支部共建
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
在巩固自治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档次成果基础上,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河池市多所中小学联合开展思政课ACE教学模式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加强交流合作,积累经验。成立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依托广西重点教改课题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深化与河池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合作,发挥高校学科及教师团队优势,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题研究。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内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育教学技能与水平。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广西师范生技能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荣获国家级、区级奖励。

在宜州区高级中学举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活动

赴环江县举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活动

参加河池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班

在刘三姐镇中心小学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ACE模式推介研讨

高中示范课程育人

初中示范课程育人

桂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群结对共建活动

参加桂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群结对共建活动
三、村民自治文化育人
学院利用村民自治特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依托宜州村民自治发源地的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基层治理、乡风文明、村落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研究。成立有“民族地区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研究团队”,通过加强和基层政府、村庄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先后邀请了“改革先锋”韦焕能作报告,组织了学生深入村民自治发源地合寨村、村民自治深化地木寨村开展实践教学。团队通过挖掘典型经验和治理新模式,探索、打磨可推广、可复制的河池经验,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
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与“改革先锋”面对面
“改革先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韦焕能给师生讲述历史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韦焕能进校园作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题实践教学

到合寨村开展实践教学
到合寨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参观村民自治展示馆

村民自治社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