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展专题实践教学活动

作者: 时间:2025-11-04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工作,10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带领2023级师生代表162人前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展“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实践教学活动。本次集中实践活动围绕参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成就展示馆、仫佬族博物馆、走罗城“于公”古道和中华廉政文化园等展开。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成就展示馆内,师生们通过历史资料、老照片和展品深入了解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各族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仫佬族博物馆里,同学们认真听取讲解员的精彩解说,深入了解仫佬族的民俗文化,熟悉仫佬族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种形式,领略熠熠生辉的民俗文化风采,从中汲取了民族团结的精神养分,深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走在罗城“于公”古道上,立足于公旧刻前,师生们听取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党校老师介绍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在治理匪患、发展农业生产、创办学堂、教化民风等为官善治的故事,探寻于成龙廉洁文化形成的缘由,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廉洁意识,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中华廉政文化园中,学习小组一字排开,声情并茂地朗诵《实现精神独立自主》的短文,同学们围成一圈聆听这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空旷的广场上荡漾着琅琅读书声,瞬间把抽象的“精神独立”概念具象化,将学生个体的精神成长与时代要求建立联结,呼吁新时代青年争做实现新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表率。

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场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成功搭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递”与“实践感知”的深度融合桥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载体,让学生用眼睛和脚步感悟“两个结合”的伟大实践成果,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实现了培根铸魂的价值引领、启智润心的素养培育,将文化力量深度融入青年成长全周期,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能。

(作者:张玉莹  拍摄:张玉莹  韦 敏  韦雅婷  校对:韦沥雅   审核:陆俊先 )

版权所有:河池学院 Copyright@2018 All Rights Reserved